中国古代的青楼内部格局装潢什么样?
一说起青楼,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韦小宝出生的丽春院,那种客栈式的阁楼。实际上古代的青楼并非如此,低端的青楼其建筑风格充其量是寻常巷陌,而中高端的青楼绝非客栈式阁楼这么简单。从现有的的众多笔记、杂记、游记中可见,古代中高档青楼的环境已完全园林化了。
据《清稗类钞》记载:“翁欣然随之入,至中堂举目,则湘帘翠幌,清池小山,花木掩映于朱栏曲楹间。一少姬浓妆前拜,引入幽室,进以金樽,款以珍馔,翁不觉陶然径醉,即与之狎”。从这段记载不难看出,这种高档的青楼既是美酒、又是美人,关键景色也很美。人工种植的草木、雕刻的***山、开凿的清池,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类似的记载在《癸辛杂识》里面同样出现过,《癸辛杂识》里面曾经描述过吴妓徐兰所居:“其家虽不甚大,然堂馆曲折华丽,亭榭园池,无不具”。从这些笔记、杂记中不难得出古代中高档青楼的建筑风格多以园林为主。
那么青楼的这种园林式建筑与传统的园林是否有所区别呢?《野获编》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因导余辈从西角门入,则又一径。乔木蔽日,***山亦已古色。又得堂庑加大,前俯一池,宽三数亩。荷已盛花,中有败舟二”。从这段描述不难看出,青楼的园林与传统的江南园林的景色相仿,也符合园林的营构之道,其建筑风格与传统典雅的园林相差无几。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典雅的建筑风格与青楼女子的媚俗有着巨大的反差。这种看似矛盾的组合,实际上又有着其合理之处。
首先从青楼女子的角度来看,长久以来青楼女子都是一群特殊的人群,正如林语堂所说:“***比之家庭妇女则反觉得所受教育为高,她们较能独立生活,更较为熟悉于男子社会。其实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她们才可算是唯一的自由女性”。在林语堂看来,青楼女子是一群受过教育的,能够独立生活的自由女性,当然这一切只不过是精神上的。
在现实生活中,她们却要一直面对着肮脏而淫的世界。对于现实的无奈跟不满,迫使她们去追求精神上理想的、洁净的世界。园林风格的建筑,恰恰是青楼女子精神的寄托。于是青楼的园主(老鸨)便花费心思的修建诗情画意,充满文人气息的园林以缓解这些青楼女子的精神压力。
本身青楼的园主(老鸨)修建园林式青楼就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因为从顾客的角度来看,他们对这种建筑风格也是喜闻乐见的。在古代中高档的青楼,其受众人群多以文人士子、墨客骚人、富人贵客为主(我们所熟知的婉约派词人柳永不就是青楼的常客)。为了取悦这样的客户群体,让文人士子、墨客骚人满意,使得青楼营构必须要符合文人的口味,从而使青楼园林有了强烈的文人化倾向,这也是为何中高档青楼到后面都选择了园林式的建筑风格。
不但是建筑风格偏向文人化,就连装饰风格也是文人化。不同于现在的***场所一直在突出风花雪月的装饰风格,古代青楼的追求的装饰风格是淡雅、精洁。“杨妙儿者居前曲……居第最宽洁,宾甚翕集”;“(卞玉京)年十八,侨虎丘之山塘,所居湘帘琴几,严净无纤尘”;“泪秋,南都名妓也……卜居秦淮旧院,后临水榭,垂枣花帘,房栊幽静,清雅绝尘”;“(王四)所居月波水榭,绮窗锦幕,不染纤埃,几榻尊彝,位置俱极楚楚”。这一系列杂记,都一致表明,在古代淡雅、精洁的装饰风格成为了名妓居室布置的共同追求。
园林化、文人化与雅洁、幽密的情境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青楼独特神秘的氛围——宛若仙境。仙境不正是那些前来消遣的文人墨客们所追求的吗?这里的仙境不仅仅是指环境上宛若仙境,更是这里边还有个宛若神仙的女性为其服务。
古代青楼普遍,当时人是不是非常开放?
虽然古代青楼非常普遍,但是古代的风气并不开放,相反当时的人相对保守。古代青楼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青楼提供了男人谈情地方,更是才子的文艺场所,加上又是官家营生,与当时人是否开放并无关系!
1.谈情地方
古代女子从小就被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等道德观念,束缚了女子谈情说爱的自由。
而古代男女结婚一般都是父母之命或媒妁之言,结婚后,男人真想和老婆谈情说爱,可惜自己老婆却不解风情。
古代家庭,一般男主外女主内,男主人经常外出赚钱,不但见多识广,而且对女子谈情的需求逐渐变多,于是青楼应运而生,适时为男人提供了谈情说爱的地方。
结果,古代男人口袋有点钱后,在家里无法满足谈情说爱需求,自然转向青楼。
2.文艺场所
古代青楼中,女子混的好都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谓花魁更是才色双绝,更是当时的明星,如鱼***、苏小小、李师师等人。
青楼拥有众多佳人,才子爱佳人,为此许多才子聚集青楼吟诗作对,青楼严然成了古代文艺场所。
正如唐朝的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古代众多名人流传下来的诗词中,有很多作品与青楼有关。
3.官家营生
其实,古代的青楼有一部分是官营的,当时官府对官营青楼实行“官给衣粮”,所以各地官妓只须为官府执役即可。
官府青楼的官妓大多都为消遣,当然也是增加收入的一个手段。毕竟妓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在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市场,可以创收。
有些朝代,确实有青楼遍地的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当时人是非常开放的。在古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商业、手工业这些有限的产业,所以青楼的出现,只是解决行业缺少、财政来源不足这些问题的一个手段。
一、青楼最早出现于齐国,当时的人们并不开放
青楼就是妓院,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当时管仲把开设青楼作为聚财之道、扩充军费的一项重要措施。《战国策》说,“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齐桓公在他的王宫里面设立了七家宫妓,这是给他自己用的。女闾七百,是管仲在民间开设的妓院。但是“国人非之”,说明国人是反对的,这说明时人并不是那么开放。
二、从青楼的作用看,也不能说明当时人的开放
管仲开设女闾,一是为了收税。“置女市,收男子钱以入官”,“徵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兴”。二是为了活跃国际贸易、招商引资,以女闾招来和留住那些游走于各国的商人。三是吸引游士,留住人才。那些周游列国的有学之士,往往是妓院的常客。四是缓解很多百姓娶不上妻子的社会矛盾。五是将从业人员作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工具。六是迎合齐桓公的个人喜好。《韩非子》说,“桓公被发而御妇人,日游于市。”所以,青楼主要体现是他的商业和政治价值。从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上看,如果当时人的是开放的,也就用不着青楼了。
三、从***的来源上看,也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开放
当时战争频繁,有大量的女俘和女奴,另外还有一些罪犯家的女眷,这是主要来源。清代学者周亮工说:“女闾七百,皆寡妇也。”这是另一个来源。当时已婚妇女是没有财产权的,如果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子,那是相当凄惨的事。所以妓院只是这一部分人的谋生手段,而不是开放。
四、从业人员的数量
《战国策》说的“女闾七百”,到底是多少人呢?有说700人的,有说700家的。齐桓公的时候,临淄大概有人口2万户。而女闾的作用是扩充军费,仅仅700人或700家哪能满足庞大军费的开销呢?当时,“闾”还有一个意思,二十五家为一闾。所以,女闾七百,应该是17500家,管仲要在全国城乡中的里巷胡同里,开设17500家妓院。这也是齐国军队强大的一个原因。
总之,青楼只是古代一个普通的产业,并不能说明古代人很开放。
古代青楼普遍,当时人是不是非常开放?非也,非也。古代青楼普遍,不是说明古人开放,恰恰说明古人保守。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社会的保守才造成青楼庞大的市场。你想一下,古代的女人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出门的。如在《清明上河图》里,画了好几百人,但是除了几个抱孩子的妇女,几乎见不到其他女人,哪像现在街上女人比男人多,满眼都是大长腿?那么古代的女人都去哪里了?都在家里被“隔离”呢。她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女子无才便是德”,要“三从四德”,从小就要缠足,学女红,然后就待字闺中,等着嫁给一个从来都没见过的男人,从此大门不出,相夫教子。
在这种情况下,男人和女人之间是没什么恋爱可言的。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数夫妻到了洞房那一刻才见到第一面。结了婚之后,想和老婆谈个恋爱吧,无奈当时的女子多数不懂得怎么恋爱。她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要求她们“不要恋爱”,更不能想男女之事。而男人呢?通常被要求读书考功名,可以到处去,进京赶考更是非出远门不可。他们见识多了,自然不会满足于天天对着一个不解风情的老婆。他们渴望爱情,渴望风花雪月。在家里满足不了这些要求,那只能去青楼找了。
青楼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男人对女人的欲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男人找青楼女子都是为了云雨,很多是为了去谈恋爱。而且青楼也不全是做皮肉生意的,也有很多所谓的“卖艺不卖身”的女子。古代的青楼女子可不是床上一躺大腿一分就能把钱赚了,那种只是最低级的窑姐,只能赚点血汗钱。真正上点档次的都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想做花魁更要才色双绝才行。可以说,那些青楼头牌就是当时的明星啊!现在的富二代为了女明星一掷千金,古代人为了青楼女子散尽家财,性质都是一样的。
那些历史上留名的奇女子很多都是青楼女子,比如鱼***、秦淮八艳什么的。她们倒不见得有多美貌,但是肯定有才。试问这样的女子,是不是比家中只会三从四德的老婆有吸引力多了?那些渴望爱情的读书人,只有在这些女子的身上才能找到心心相印的感觉。古代文人笔下的才子佳人故事,也多发生在读书人和青楼女子之间。要不就是发生在读书人和妖、鬼之间(详见《聊斋志异》《牡丹亭》)。读书人和良家妇女之间的恋爱故事不是没有,但也极少。
所以,恰恰因为古人保守,束缚了良家妇女的自由,剥夺了男人正常恋爱的机会,才使得青楼女子的市场广阔,造成青楼普遍。
最后,想问下,现在青楼没有了,什么却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