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系是怎么形成的?
客家人出自中原汉族,是中原汉族的移民群体,也是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汉族先后有三次大的南迁。第一次,西晋末“永康之乱”;第二次,唐乾符“黄巢起义”;第三次,北宋末“靖康之难”。中原汉民为避战乱,大举南迁,许多家族迁到闽粤赣结合部宁化石壁开基立业。相对于当地土著居民,这些远道而来客人通常聚族而居,逐渐形成客家民系。因当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称为“客家人”。
因为从西晋永嘉开始,客属先民最先来到宁化石壁地区,和当地居民磨合,休养生息,再向外播衍。所以宁化石壁是客家发源地和客家祖地。有统计说,如今全球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其中海外有一千五百多万。
宁化石壁现建有客家公祠,建筑气势恢宏。每年都会举办世界客家人祭祖大典,届时,全球客家人来到石壁以寻根问祖。
客家人的形成,特别是初始时期,至今一直争讼不已。但客家族群自我意识,确在清代与广府人等其他族群的接触与斗争中觉醒。所谓的“土客械斗”,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广东客家的族群认同。
宁化石壁对于客家人,就犹如***大槐树对于华北地区族群,反映的是一种祖先记忆和家园象征,不必与历史真实完全挂钩。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客家人某部分家族,确实从福建宁化石壁迁出,比如广东五华《缪氏文仁文智公派下家谱》记载,“七世祖聪四公,宋癸卯举人,自江西移居江苏崇明县。元初,其四子允宁,迁居福建宁化县。后徙广东归善。”再如广东梅县、兴宁《张氏族谱》记载:“(张载)其子端,自陕西迁入宁化石壁,奉为入闽张氏始祖。传四世杨德,进士及第,任开封府太守,自宁化迁上杭开基。”但几千万客家人,祖先曾经生活在区区宁化石壁,必然是极小的人口比例。以我所在的家族为例,江西兴国钟氏,堂号颍川,按照《新唐书》卷七五上《宰相世系五上》的说法,“(钟雅)过江仕晋,侍中。生诞,字世长,中军参军。生靖,字道寂,颍川太守。生源,字循本,后魏永安太守。生挺,字法秀,襄城太守、颍川郡公。生蹈,字之义,南齐中军。二子:屿、嵘。屿字秀望,梁永嘉县丞。生宠,字元辅,为临海令。避侯景之难,徙居南康赣县,生宝慎。”加上我检视过的《赣南钟氏族谱》,基本可以断定,钟绍京家族与宁化石壁并无瓜葛,但赣州地区自称为钟绍京后裔的钟氏族人,都认同客家人身份。
所以,从个例来说,我们不仅能找到祖先中转地可能是宁化石壁的家族(族谱并不必然可信),也可以找到许多反证。至于宁化石壁声名为何骤起,我这里不好妄作推测,或许与岭南客家某部分掌握话语主动权家族后裔(经济文化强势、侨胞较多等原因),应该关系较大。对于很多客家人来说,宁化石壁是关于客家发源地的被动接受者。关于***大槐树传说,请参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赵世瑜教授《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大槐树传说解析》(《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一文。
客家人都是曾经的中原王族,是吗?
告诉你,穷人是没有资格传后代的!刘邦现在一个多亿后代,朱元璋几千万!
基本上现在的人,往上推5代,个个都是王公贵族的后代!不存在什么穷三代的!穷三代就绝后了!
族谱记载我们客家人从晋朝之后朝代就从河南中原逐渐南迁,而且有官方文书核准。为了避开战乱,全部是贵族有些夸张,应该士农工商武术教师样样都有。由于数百年居住山区,语言独特不受混淆,保留了独特客家话客家特色食物,民风淳朴勤劳人性老实顾家崇文重教特点。
今天的客家人,绝对是以***为主。。但你也别以为南逃都是风光的??⇒逃命的,不少是胡人、华人、赣人。甚至有亡命天涯的罪犯狂徒,命悬一線的饥民盲流,还有不敢暴露身份的逃兵和胡夷。。。。山区到处都有,⇒《为什么到闽粤赣交界才会形成客家人?》⇒说明当地早就已经《有畲楚族群》存在。客家祖地中心区,本是畲蛮先民的居住地。早期北方楚人、华人、胡人,逃难来时,与本地畲蛮融合,开始形成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民系。。千百年来,每当《北方战乱,就有流民难民南迁》,不是罗某说的仅仅5次《而是千百次》。。宋元时中原胡化,北华人大规模南迁,才真正使《畲楚族群》发生质的变化。《北方失去南方补》,华人(***)、胡人,大量涌入,逐渐形成了以***为主的棚民畲客(包括客家人)。到元朝末,畲客族群已成型。明朝山客(今畲)与客家彻底分化,只是名称还没出现。至大清,罗某才造出《客家》之词。经过早期的大***,及后期的两宋,北方的《华人、胡人、吴人》大规模迁入,导致人口组成以《北华人为主》。当地原住民遭排挤***。⇒⇒今畲,原本不一定是畲(披荆斩棘、烧山开荒、耕种畲田的人),是瑶。⇒只不过,山客人抢了畲(客家)这个名而已。
本人河南洛阳人,有几个客家朋友,他们都已经在我们当地落户。发现他们的长相与我们河南人相差不大,与一般观念里的广东人、福建人的长相有着明显不同。
据这几位朋友讲,洛阳土话与客家话有很多相通之处。我对客家话不熟,但听他们讲客家话,如果放慢语速,有些词汇也能听懂,语调也不像粤语那么突兀怪异。
一个族群最深刻的历史记忆就是语言,当然汉民族作为一个文明民族,语言肯定也不是一成不变,都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改变。就像今天的英国人也听不太懂几百年前的莎士比亚时代的古英语一样。古洛阳音经历这么多年的历史变迁,曾经的相同血缘族群的中原人由于地域、经历不同,留在河南的就发展为中原官话,南下打拼的就各自发展为客家话、闽南话等,这也是很正常的。
至于王族,无论留在当地还是南下的不可能都是。农业社会与今天工业社会不同,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所以都是从繁荣地区向荒蛮偏远转移,这些移民不可能都是士族,应该以普通人居多。
对于客家话感觉挺亲切,与这几位客家朋友相处也感觉虽然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不同,但他们骨子里质朴、热情与我们河南人的性格还是很相像的。
这几位客家朋友走在我们洛阳的大街上,从长相看根本看不出他们不是洛阳人,我相信客家应该是中原移民。
不是。本身是汉化的少数民族。很大部分是汉化畲族,或者说部分母系是畲族。有***血统,但比较少。中原从来没有客家人记载。这个说法是客家人自己说的从中原过来的,史书没有任何记载,河南也没有。
史志有记载客家人与客家话的真实来源吗?
1.民风:客家人风俗习惯语言服饰婚丧嫁娶等等都与***格格不入,与畲族高度吻合!
2.迁徙:客家人99.99%都与粤闽赣交界山区有关系,有没有与这个地区无关的客家人?明显的原点发散模式!
3.历史:唐代起持续千年的汉畲争斗,晚清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汉客之争。畲人哪里去了?客家人突然出现?畲人与客家人的地盘完全重合,是客家人把畲人全部杀了取而代之?还是客家人就是大量消失的畲人?
网上某些所谓的客家专家常用的手段。
(一)故意只选清稗类钞的“畲客”词条,故意隐瞒清稗类钞还有“客家人”词条,明指客家人是韶关梅州一带参加太平天国的那批人。畲客是浙江丽水的畲族人。
(二)故意只选取谢重光有关畲族人转化为客家人章节,故意忽略谢重光认为客家人是多元一体,客家人的主体是中原汉族移民的总体论断。
(三)故意选取葛剑雄不赞同客家人的主体是永嘉之乱移民的结论,故意忽略葛剑雄吴松弟认定客家人的主体是南宋以来北方汉族移民和周边汉族移民组成的结论
(四)故意选取网上偏颇者编辑的词条,图片。故意选取一些网文,故意忽略客家学是一门显学,永远不会拿正式的教科书,历史书以及严肃学界的观点。
(四)故意曲解薛雅丽,李辉等专家的基因检测结果,如故意只选取李辉认为客家人有少量的荆蛮成分,故意忽略李辉认定客家人有82%的父系人口来自北方。故意选取自己扭曲解读薛雅丽报告的文章,把研究者的真实结论搞到面目全非。
(五)故意选取客家文化中吸收土著文化影响的部分,全面忽略客家文化中最本质最核心的文化就是中原汉族文化,中原文化的价值观
有点像台湾的《生番与熟番》原理。台湾西部平原上的《平埔人》接受闽南语,变成了外表与闽南人无异的人,但基因上肯定有区别。⇒而《大肚王国》极力反抗,被郑氏及大陆移民势力***殆尽。⇒不过,今天客家人还是以北胡、华人为主。早期来畲楚之地的客家先民很少,被当地畲楚同化。⇒后来北胡、华汉,大量迁入(特别是南宋朝),畲人为了保护世代居住的家园,不停起义反抗,基本上被***光了。最后一次对畲民大***是在明中期,王阳明带八省兵力进剿。此后,畲民为了保命,加入了大姓中,少数不改姓,只好逃离家国。⇒所以,客家人以《北华人为主》。
1、你知道瑶族、苗族、畲族有多少人吗?苗族有900多万人,瑶族有300多万人,畲族有70多万,而客家人却有1.2亿人!按照你说的,它们都是同一来源,为什么人口差距这么大?2、根据研究,客家话是古汉语,许多古代的书籍的语法,跟客家话非常相似,如,古代称"走"为“行","走" 为"跑",客家话也是这样说,会讲客家话的人,可以听懂许多语音。说客家话,跟苗语瑶语相似,简直是无知!3.畲族记记载畬族起源于潮州凤凰山一带,后来搬迁到闽东浙西一带,他们自己都不认为是客家人,潮汕那边客家与畲族是分的很清楚,畲族也从来没认为自己是客家人!是畲族说的话,跟客家话相似,不奇怪,因为他们被客家人同化了,就像汉族里边也吸收了一些胡人等少数民族,现在国家也推广普通话,慢慢一些少数民族的话也会遗失,然后你看到一个几千人的少数民族讲的话是普通话,按你的逻辑,认为汉族其实是这个少数民族,这科学吗?不觉得好笑吗?4.客家人都有族谱,祠堂,祠堂的堂号就是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比如河南堂、京兆堂等等,族谱里边也清楚,记载自己是从哪个地方过来的,自己是谁的后代,甚至祖先葬在什么地方都记得,非常清楚!你连自己祖先是谁?都搞不清楚,却篡改别人的祖先,可耻!
客家人讲土广东话,是最典型的南方山区土著,百越成份最多,山都木客,山哈,畲客话相同,客家人的旁支与壮语是互通的,可见畲瑶和壮侗两系都有大量的成份在客家人中。客家人跟中原无关,越南客家人甚至被单独列为一族以区别于***。本来要命名为梅槎民系,畲客民系等,明清以来受沿海及港澳开埠影响多到珠三角富欲地带讨生活,与广府人有矛盾引发械斗,客家人就说这叫土客大械斗。
潮汕地区为什么常常被人们以行政区域去划分?
整天有人在吹嘘潮汕三市是潮州府分出来的,去读读历史吧,别颠倒黑白,揭阳几千年历史,潮州府才是古揭阳分出来的,揭阳才是潮汕的正真发祥地,潮汕人的根是来自揭阳,揭阳是最低调的,没有潮字没有汕字,但能够成为管辖普宁惠来揭东揭西的地级市,是因为国家尊重历史,揭阳才是潮汕正统,相当于西安在中国的地位。
潮汕地带位于广东省东南面叫粵东,古代叫潮州府讲潮州话,到了现代人***炸为了便于管理整为汕头地区,刚开放经济发展迅猛整个汕头地区又兄弟分家变为汕尾市,揭阳市.汕头市和潮州市四地级市,虽然都是潮州话系,但发音很多不相同,潮州市境内金石.彩塘.庵埠和沙溪镇话音同浮洋.枫溪.古巷.意溪等市区都有区别,揭阳话音和潮州话音也有区别,潮州凤凰镇和饶平三饶镇与揭阳市普宁话语有点相似,汕头市又与揭阳和潮州市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潮阳区语音,潮阳区语音和揭阳惠来县语音倒相似,汕头市澄海区语音与潮州市语音差不多,总之虽都是潮州话但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哦。口语全球更复杂!
根据考古发现及史料记载,潮汕乃至粤东地区是有原著民的,他们并非是单一个土著部落的(他们的历史与中原文明是一致的,并非蛮荒之地)。他们由俚、僚、畲、壮、侗、疍等族人组成,而非今天的潮、客两大民系组成。根据入潮移民迁徙数量和潮汕地区历代人口变化情况推断,潮汕地区历史上第一次移民潮时间可能在秦末汉初,他们的构成主体是秦军或楚降兵;第二批大规模移民潮的涌入时间在东汉末年至西晋末年间,这段历史与"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有关,这也是当今汉语各大方言中数潮州话最近魏晋官话之主因(其方言及民系的形成与闽南民系的形成密不可分) 。往后的三次移民潮分别发生在唐末、宋末、元明,其中又以南宋末年和元末明初这两个时期的入潮数量为巨,其直接促成了潮州府的行政区划变革,对往后潮汕民系的形成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另外,北宋之后的南迁移民由于多经福建莆田入潮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今潮汕人多数为莆田人后代,故有"潮汕人,莆田祖"一说 。广东人一致认为,古代潮汕移民其祖先是福建移民或为其祖是中原人经闽入粤之人。也不可否认,他们是与当地人同化而来,由其民俗的构成可以得知一二(包括民居宗教与文化饮食等等)。
客家的发源地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在秦前的古代,这个地区属多部落族人的混居地,也可说是边界或三不管之地。那么居住在山区的人口也显然比平原少,其人口的组成也十分之杂乱。基本上是百越人与中原及北方地区都有过混居的历史。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客家的形成史要比潮汕杂。当然有一部分祖先和广府、潮汕是一样的人,不过他们都被同化为客家人了。原因是:古代的客家其源头就是畲、侗、壮、黎、苗等族人,由于中原南下的人侵占他们的家园,赶他们上山(例如一部分畲、苗、黎等族人便以客混居)。并且历朝各代都有一些***、军人以及逃难之人落户在嘉应、汀州二州。这样,本地人也是客,外来也是客,逐渐同化为客家。其文化传承也说明了这一点,它就是百越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合体。而且与广府文化有些近似,方言上的音调也近似。由于客家在明清时人口不断同化与增多(其郑成功的遗部就发落到赣州及海南以及海南的黎、苗族人便是从此赶往的),在太平天国前后达到鼎盛期。于是南下广东各地与其争地,便发生了“土客斗械”运动。最终客家以失利告终,却得到了土地。惠州、汕尾及潮汕、雷州、海南等部分地区成了客居地或潮客混居地。也有部分客家或苗、黎等族人被迫赶往雷州半岛及海南。因此潮汕地区也是有客家的,不过在古代他们是有界线为分的。面山为客,面海为潮。以古代文献看,元前无客家,宋后无越族(基本上认定客家是在宋末元初才形成的。客家是统称,明清时才大量出现在文献中,而越族文献宋后基本没有出现。其原因不说大家便懂了)。加上平原为广府、潮汕为据。许多研究历史的人也一致认为客家南下潮汕比闽人入粤还晚,因此潮汕地区其形成史是由先来后到说起的,潮汕地区是有两大民系,先潮后客的。因此客家只是客,主是潮汕民系。人口的寡与众的分布与地方方言的形成,也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成因。那么广东为平衡这两大民系的关系,在行政划分上有做了些调整,例如划出梅州地区,并把大埔、丰顺划为梅州客家地区所管辖(原为潮州府管辖)。
1.说是行政区划概念吗?怎么从来都没有郡县州府地市叫这个名字
2.说是地理上的地区概念吗?地理书上没有哪座山、哪条河流、哪个平原叫这个名字。所谓的潮汕平原吗?其实潮州到汕头一带应该是韩江三角洲平原。
3.说是族群民系概念吗?所谓潮州人福建祖,潮州民系早在汕头开埠之前就从福建移民过来并稳定下来了,成了潮州府地区的主体民系。
4.说是文化名称概念吧?文化的形成是需要长期的历史传承发展的,汕头开埠不足两百年,相比潮州府一千多年的历史,能形成什么文化呢?就算现在冠名了一些文化子项,也不知是原创的、还是拿来主义的,能和潮州并列吗?
我是揭阳揭西客家人,揭西是一个潮客混居的县,一半人说客家话,一半人说潮州话,说潮州话的住的基本都是平原,工业较发达,说客家话的基本都是住在山窝里边。我们村山的那边住的就是说潮州话的,几十年前两边村子的人多有来往,现在我们村的外姓人就是学佬人的后代。
我们家老一辈人因为谋生的需要,都会说一点潮州话,我奶奶本来就是学佬人(说潮汕话),我有两次差点娶了学佬麻(说潮州话的女性)做老婆。)我爸的潮州话相当地道,但到我这一代人,则只会说客家话和广州话,我的潮州话水平和我的英语一样差。我儿子这一代人,已经没多少人会说客家话了,其实语言划分是哪里人可能真的不行了,难道我侄子和我儿子不会说客家话,就说不是客家人吗?
把我们归类为潮汕地区的人,我们其实是欣然接受的,因为我们就是住在潮汕地区呀!但说我们是潮汕人,我一般会这样纠正;我是潮汕人,但是我是说客家话的。所以,在我的理解上,潮汕人=学佬人+客家人。毕竟在潮汕地区,除了揭西,揭东和普宁都是有很多客家人的,而且他们的客家话是一样的,有别于梅州客家话的。所以有学者把我们归类为半山客。
我们这些半山客很多风俗习惯其实是和学佬人是一样的,这应该是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在相互交流中受到了影响。
总之,我们客家人和学佬人生活在潮汕地区,是非常融洽的,没有谁轻视谁的意思,大家只是语言不同而已嘛!
三月三南方都有什么习俗,北方人重视三月三吗?
1.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在我国南北方都很重要。
。
2.在中国北方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举行上巳节。南方少数民族的壮族、汉族、土家族等举行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3.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相传三月初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汉族称这一天为上巳节。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三月三,汉族除了祭祀之外,后期还陆续出现了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4.“三月三”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已经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法定***日。在“三月三”节日期间,壮族儿女有举行歌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民间习俗。其中,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间相互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他们的情人节,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会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三月三”也是畲族的传统节日,这天,当地人都会举行盛大歌会,并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还要吃乌米饭,缅怀祖先,款待来客,所以,当地人又把“三月三”称为“乌饭节”。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你提出的三月三南方都有什么习俗呢?我来回答一下!
作为我们湖北这边应该都知道三月初三这一天,要吃地米菜煮鸡蛋!地米菜呢又叫荠菜,也叫护心草!很多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样!听老一辈的人说这个习俗都是上一辈人传下来的,据说在三月三这一天吃了地米菜煮的鸡蛋呢,这一年就不会头疼!当然这也是老一辈人听说的!
就像是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阿,中秋节我们要吃月饼一样的!都有它的一定寓意!
至于北方有没有人重视三月三?这个问题他们应该有好多人是不知道有这个习俗的!因为之前我在北方待过一段时间,我们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好多习俗都不是一样的!就好像他们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我们湖北这边是吃团子,但是寓意都是一样的代表着团团圆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