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带刘姥姥逛园中众姐妹的屋子时,对屋子给出的评价具有什么含义?
(文/五花肉)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逛园子。初入大宅的刘姥姥被各类名贵的衣料和用品惊住了,像一个下里巴人被众人打量取笑。
原文中这样写道:
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罢。”
刘姥姥笑道:“***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方,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放晒东西,预备这梯子做什么?后来我想起来,一定是为开顶柜取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上得去呢?……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刘姥姥没见过世面,看到什么东西都新鲜,贾母带着刘姥姥参观园子里各个地方,还参观了几个姑娘住的地方。
黛玉住处
一进去潇湘馆,道路旁边翠竹林立,地上布满苍苔,中间一条石子小道。众人进了屋子,刘姥姥看到屋子里摆满砚台笔墨,书架上陈列满满当当的书,便说道:“这必定是哪一位哥儿的书房了?”
只见贾母笑着说是黛玉的房间,并且问身边的人宝玉去了哪里,将话题岔开,并且提到了窗帘该换了。这里来看,贾母对于这个外孙女格外照顾的,嘱咐王熙凤之后给拾掇下,糊上绿纱,还是有几分上心的。
但是突然提及宝玉就显得有些突兀和不解,个人猜测可能园子里得宠的公子哥里就是宝玉了,因而刘姥姥提及黛玉屋子比公子哥的屋子还要好时,贾母突然想到宝玉。
探春住处
一席人吃完饭,便去往探春屋子里闲聊,探春屋子里宽敞透亮,桌案上也是笔墨琳琅,东边放置卧榻,绣花的纱帐上不知是什么图案,刘姥姥驳斥板儿胡说。此时贾母则是关注到后廊的梧桐说,并且感慨了一句,梧桐枝干有些细了。
贾母为什么突然提及梧桐枝干细,这也是一个让人不解的地方,预示探春后台不硬?还是埋下伏笔说探春的未来?这里都还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宝钗住处
宝钗住处着实素淡了些,曹公在这里用了“雪洞一般”这个词,可见有多形象,贾母都感叹要人多送来些东西,并且夸宝钗太老实了些,并且差鸳鸯将自己屋里的摆件送过来,可以看到贾母对于宝钗的喜爱,竟然愿意把自己屋里的物件给她。
侧面宝钗的住处也可以看出宝钗是个简单大方的人,对于这些俗气的物件不甚在意,正如她这个人第一印象给人就是温婉大方,简单大气,深度交流才能发现她的有趣。
仔细想来,其实贾母对于各人的住处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却依旧可以看出贾母对于各人的态度,也反映各人的性格,住处和人是相关联。当然贾母的话并不是随口说来的,在特定情景下都有它的意思,但仅仅要根据这零星的几句话,来看有什么含义,我觉得还是浅薄了些。这些话语不过是被大家上下文联系起来进行的猜测和揣摩,并不能那么绝对。
一点愚见,我也只算基本描述了,并不想妄加断言些什么。
(完)文字尚浅,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了一遍大观园,同时也带着读者看了一回大观园中各具人物特色的院子。
其中有三处,贾母在带着刘姥姥逛的时候提出了自己对院子的看法,这三处分别有各自的缺点,而这些缺点也都与三个人物命运息息相关。
一黛玉的潇湘馆
黛玉的潇湘馆被刘姥姥赞叹为“比上等的书房还要好”,就是这样好的书房,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贾母才一进馆,就看到那窗子上糊的纱。原来那纱是绿色的,才糊上时还好,如今久了,就不翠了。又因为这纱的颜色和屋子外边的竹子颜色重叠,贾母就建议用银红的轻罗烟给黛玉糊窗子。
贾母对潇湘馆窗子的看法,虽然体现出来贾母的审美层次与对黛玉的关心,同时也为黛玉的爱情际遇做出了铺垫。
宝玉在给晴雯写悼词的时候,正好让黛玉撞见,两人还对悼词进行了探讨。其中一句更是在他们探讨后改为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句子中的茜纱,指的不就是黛玉屋子里后换的银红色的窗纱吗?这也印证了黛玉和宝玉爱情的判词里说的那样,最终心事终虚化。可见物与人的命运有相通之处。
二探春的秋爽斋
秋爽斋开阔,其装饰装修极其符合探春大气的个性。贾母饭后坐在秋爽斋里,就从窗子向外看景。这一看,就看到了院子里的梧桐树。贾母此时却看着那梧桐叹息道:“只略细了些”。
贾母的这句评价,可谓是一语道出了探春的薄命之处。
树木总是挺拔粗壮的好,而作为招揽凤凰的梧桐树更是如此。树不够粗壮,怎么能招来顶级的凤凰呢?
记得宝玉过生日的时候,大观园的姐妹玩抽花名的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探春抽到的签上写着“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李纨更是开起了探春的玩笑,说贾家已经出了一个贵妃,难道她探春也要成贵妃不成。 探春未来的这个“贵婿”,联想到她院子里招不来顶级凤凰的梧桐树,便可知她未来夫婿很可能会是一只无处安身的凤凰。因为这只凤凰无处安身,找不到粗壮的梧桐树,才最终落在探春这棵略细的树上。
三宝钗的蘅芜苑
贾政在大观园刚建成时,曾带着众人参观,来到过蘅芜苑。当时此处,远远看去了然无趣,而走进院中却花草丛生。
而当宝钗住到这里后,她屋子里的陈设却让贾母大大的批评了一回。 宝钗屋子里的陈设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形容其“如雪洞一般”,桌子上只放着个土定瓶,再无其他陈设。
这样的屋子让贾母看了,大大恼火,当下就批评她,作为女孩子的屋子太素净了,若如此,连贾母这类老太太都要住马圈去了。
从整体上来看蘅芜苑,从外到里,一层无趣,一层有趣,最里面却裹着雪洞一样的屋子。这正如薛宝钗本人的性格,看上去寡然无味,接触之后才能看到宝钗的好处和她丰富的知识量。然而当你看到宝钗的内心时,才发现她心中对世间万物是如此的不在乎。
宝钗对人的“不在乎”,在书中有两次体现。第一次是她对金钏之死的不在乎,第二次是她对柳二随道士遁迹的不在乎。宝钗对物质的“不在乎”,则体现在她所吃的冷香丸上,表明她对世间的美好都以一“冷”字对之。比如她总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裳,除了项圈之外不戴什么饰品,她也不爱花儿粉儿,更是对钱和贵重物品毫不在意。 宝钗的雪洞像极了她冷冷的内心,这也正应了她的那句“任是无情也动人”。
黛玉的潇湘馆
刘姥姥先参观的是林黛玉的潇湘馆,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有满满的书,所以断定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告诉她这是她外孙女的屋子,刘姥姥更惊讶地说,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要好。
在封建社会,姑娘家是很少读书的,而林黛玉的房间中,竟然有这样多的书,刘姥姥自然惊讶。其实,这里的描写一来是表明林黛玉不仅喜欢读书,而且比大多数公子哥都读得多,可见她是个极风雅之人。二来贾母在回答刘姥姥的问题时,颇有得意骄傲意味,可见贾母和其他的那些不喜女孩儿读书的家长不同,是比较开明的,而且此处也可看出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
后文中,贾母见林黛玉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命王夫人和凤姐留心着给换了,更是展现了她对林黛玉的偏爱。
探春的秋爽斋
探春房中,开阔疏朗,三间大屋子,中间没有隔断。书桌上摆着各种名人法帖,屋内陈设大方整齐,颇有名士气质。而且中间还有佛手、以及绣有草虫的纱帐,引得刘姥姥的孙子板儿各种好奇,刘姥姥不敢由着孩子造次,于是对板儿又打又骂。
刘姥姥在这里,是没有给出太多评价的。探春的房间,虽然雅致,但也没太多新奇之处,反倒是其中一些新奇的物件,惹得孩子很感兴趣。
可见,探春虽然在外人面前一直大方得体,想独当一面,但内里实际上还是有着小孩儿心性的,对这些孩子喜欢的新奇玩意儿颇感兴趣。
宝钗的蘅芜苑
蘅芜苑内,不种花,只种奇草仙藤,而且屋子里雪洞一般,几乎没有什么摆设。床上只吊着轻纱帐幔,被褥也十分朴素。
蘅芜苑总体上来看,是冷色调的,各种装饰也极为简单,可见宝钗内心是孤冷的,对物质的要求也极低,不过,这样的人,虽然大方周到,但总会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
这些只是根据文本进行的直观粗浅推测,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补充。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喜欢薛宝钗?
《红楼梦》中,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中的第二位,仅排在林黛玉之后。在曹雪芹笔下,她是一个标准和典型的封建淑女,最终成为了家族和社会的殉葬者。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她趋炎附势、虚伪圆滑,甚至是冷酷无情,堪称“女版的曹操”;也有人认为她端庄持重、善解人意,是十全十美的“贤内助”。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无论喜欢与否,薛宝钗都是《红楼梦》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中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薛宝钗,尝试了解她的性格和命运,以及为何能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
薛宝钗出生于“四大家族”中的薛家,祖上是掌管宫中制诰和皇室财源的紫薇舍人。其父虽然早亡,但母亲王氏依然将家族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薛宝钗本人更是生得肌骨莹润,容貌靓丽,而且还精通文墨。在书中,曹雪芹这样描写了她的外貌:
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除此之外,薛宝钗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精于治家”,这种能力在《红楼梦》中无人可以出其左右,即便是号称“杀伐决断”的王熙凤也望尘莫及。
就是这样一位本应该奢靡享受的“白富美”,却从小就衣着朴实,完全不喜奢华,更加厌恶铺张浪费。太低调了!
很多人不喜欢薛宝钗,是认为她推崇“仕途经济”,一心追求功名利禄。事实上,笔者认为她虽然熟悉封建官场,但内心却是反感的,只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才劝说宝玉读书上进,借此也有改变官场现状的期许。在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她就通过一首《螃蟹咏》表露了自己的心迹: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众所周知,贾府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其中各类人物形形***,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此,薛宝钗自入府的第一天起就谨记在心,以宽容谦和、娴静不争的心态示人,真诚对待贾母史老太太、姨母王夫人和表姐王熙凤等掌权人,真心对待众位姐妹。
即便是,对于赵姨娘这样的边缘人物,她也尽力给予应有的礼遇。向来不说人好话的赵姨娘,曾经这样评价:
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若是那林丫头,她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还肯送东西?
能在贾府中立足,薛宝钗自然离不开自己的亲姨母王夫人。对此,她自然亲疏有别,表现得更加殷勤和周到。在得知金钏儿之死的真相后,她这样劝导王夫人:
姨娘是慈善人,金钏儿并不是赌气投井,而是失足掉下去的。纵然真有这样大气,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也正是以上的这段劝解之言,为她带来了“冷酷无情”的恶名。事实上,这只是薛宝钗宽慰长辈的言语罢了,而且她还毫不忌讳,把自己的新衣送作金钏儿的入棺妆奁服,切实表达了对于死者的心意。
当然,这还不是薛宝钗最招黑的地方,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那段,才是她最被人诟病之处。
当时,薛宝钗正在滴翠亭附近扑蝶玩耍,竟然无意中听到了小红与坠儿的对话内容,还被二人发觉。情急之下,她只好谎称正和林黛玉玩捉迷藏,借机才摆脱了窘境。
这件事虽然确有不妥之处,但薛宝钗并非有意嫁祸,实在是一个仓促应对之举罢了,不应该有过多的解释。退十万步讲,即便薛宝钗真有陷害或者嫁祸林黛玉之意,难道就选择向两个丫鬟吗?
很多人认为,《红楼梦》通篇都在讲述“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之争,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薛宝钗最先进京的目的并不在贾府,而是准备“待选入宫”,只是因为入宫落选才有了后来的“金玉良缘”之说。
对于贾宝玉这个表弟,薛宝钗并没有太过于主动,完全就是尊崇母亲和姨母乃至元妃的意愿罢了。她不但没有主动介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甚至还在前期积极促成和推动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薛宝钗绝非拨乱祸事的小人,更不是破坏“木石姻缘”的元凶。说到底,她和“金陵十二钗”中的其她人一样,都属于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而且,薛宝钗表现出的那种精明、沉稳、儒雅、谦和、专一……,都越来越与现代人的观点契合,自然被更多人理解和喜欢。